
“十三五”节能减排仍面临诸多挑战
“十三五”以来,节能减排进展良好,近九成企业每年都完成了目标,但进展呈现不平衡格局,企业缺乏资金、技术,系统性节能减排也仍面临许多问题。这是《“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透露的信息。
在调查中,企业希望能加大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政策不要搞“一刀切”,实行差异化执行,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报告》建议,“十三五”后半时期,在企业层面,不断完善制度,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开展节能减排。政府应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节能减排。
九成企业完成目标
据了解,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对国内数省地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上完成。
“十三五”规划执行三年以来,我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5%、3.7%,均超过年度预期目标值。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与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均同比下降3.2%、3.2%、3.1%,均高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的年度目标。“2018年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预计能够完成。”《报告》称。
在过去连续三年,上述三家机构对国内数省地方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的省级分公司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行业以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为主,基本涵盖国家有关部门所列出的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
从调查看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能够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十二五”前两个五年规划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
《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都完成了节能减排的年度目标,也印证了宏观层面国家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的情况。同时,企业节能减排的水平与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大于“十二五”时期。此外,企业评价“十三五”以来的节能减排政策总的来看更加积极有效,最为有力的是有关政府部门颁布的越来越严的能耗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总的来看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推进仍临诸多挑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进展呈现不平衡格局。《报告》调查的样本企业中仍然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都完成本企业节能减排的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在本企业节能减排状况的基础工作方面不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的对比情况。
《报告》执笔人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随着国家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而企业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在节能减排方面缺乏新的技术,所以在持续推行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同时,资金上,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不免受到本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影响。近些年,随着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去产能、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等因素,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这个问题在钢铁、化工等领域表现比较明显。
难点并不止于此。从上述三个机构连续三年调查及其他相关调查看,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有所缓解,但有时可能与经济增长发生矛盾,特别是在经济增长预期下降时,“稳增长”政策目标会压过节能减排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尤其需要防止节能减排的良好形势逆转。
《报告》还显示,在整个节能减排的实施过程中,系统性节能减排仍旧面临许多问题,值得“十三五”后半期开展节能减排时予以重视和修正。首先是,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多是围绕重点工序、重点设备、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开展,对上下游企业之间衔接、行业间协同耦合、工业与社会间生态链接等系统性节能减排重视不够,大大制约了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释放。同时,地区差异化问题突出。“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部分省份投产和开工了大批高耗能项目,目前这些项目产能持续释放,导致这些地区节能减排压力远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工业重化程度较高的海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此外,实现“双控”目标难度大,而且,展望“十三五”后半时期,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矛盾化解尚待时日,工业产品价格可能持续下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缓。产能过剩和资金链偏紧制约企业节能减排投入,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仍然不足。
建议加大技术、资金支持
在调查中,大部分企业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的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等方式,使得企业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深挖节能减排潜力。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企业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投入的税收,增加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补贴力度,对产生的节能和减排量能够给予足量和及时的补贴,降低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经济压力。
此外,有关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加大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不要搞政策的“归一化”和“一刀切”,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与节能减排现状,区别对待,实现政策的差异化执行,并且在一定时期,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不要使企业疲于应付,避免企业重复无谓的投资。
对于“十三五”后半期的节能减排,《报告》建议,在企业层面,不断完善制度,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开展节能减排,可从结构性节能减排、管理性节能减排、工程性节能减排等方面下功夫。其次,政府要不断完善丰富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开展节能减排。再次,持续推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其中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当前要强化有利于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例如建立适应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发展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促进跨区域电力交易,开展新能源发展的辅助服务等。”胡迟介绍说。
《报告》还建议,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节能减排。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未来应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国家应尽快出台对“绿色信贷”的扶持政策,制定“绿色信贷”目录指引、项目环保标准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房款“绿色信贷”规模控制,实施差别信贷政策。同时,国家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通过国家立法确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此外,金融机构应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业务转型,进一步放开和扩大银行业的综合经营范围,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市场。
www.ce.cn/cysc/ny/gdxw/201901/23/t20190123_31332025.shtml
在调查中,企业希望能加大技术和资金支持力度,政策不要搞“一刀切”,实行差异化执行,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报告》建议,“十三五”后半时期,在企业层面,不断完善制度,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开展节能减排。政府应不断完善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持续推动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节能减排。
九成企业完成目标
据了解,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连续第八次推出关于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权威性分析报告,立足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在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对国内数省地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上完成。
“十三五”规划执行三年以来,我国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5%、3.7%,均超过年度预期目标值。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与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均同比下降3.2%、3.2%、3.1%,均高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的年度目标。“2018年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预计能够完成。”《报告》称。
在过去连续三年,上述三家机构对国内数省地方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的省级分公司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行业以钢铁、石化、水泥、纺织、制药、房地产、环保、物流为主,基本涵盖国家有关部门所列出的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
从调查看出,“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能够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十二五”前两个五年规划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对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节能减排进展态势良好。
《报告》显示,近九成企业每年都完成了节能减排的年度目标,也印证了宏观层面国家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的情况。同时,企业节能减排的水平与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九成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与制度建设“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规范”,85%的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设备的投资额”继续增加,大于“十二五”时期。此外,企业评价“十三五”以来的节能减排政策总的来看更加积极有效,最为有力的是有关政府部门颁布的越来越严的能耗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十三五”以来的经济环境与各项调控政策总的来看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推进仍临诸多挑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进展呈现不平衡格局。《报告》调查的样本企业中仍然有约10%的企业不能确保每年都完成本企业节能减排的年度计划,约有30%的企业在本企业节能减排状况的基础工作方面不扎实,至今仍不掌握本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的主要指标及与行业内企业的对比情况。
《报告》执笔人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随着国家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能耗与环保标准越来越高,而企业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在节能减排方面缺乏新的技术,所以在持续推行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同时,资金上,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不免受到本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影响。近些年,随着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去产能、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等因素,不少企业效益水平出现波动,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这个问题在钢铁、化工等领域表现比较明显。
难点并不止于此。从上述三个机构连续三年调查及其他相关调查看,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有所缓解,但有时可能与经济增长发生矛盾,特别是在经济增长预期下降时,“稳增长”政策目标会压过节能减排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尤其需要防止节能减排的良好形势逆转。
《报告》还显示,在整个节能减排的实施过程中,系统性节能减排仍旧面临许多问题,值得“十三五”后半期开展节能减排时予以重视和修正。首先是,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多是围绕重点工序、重点设备、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开展,对上下游企业之间衔接、行业间协同耦合、工业与社会间生态链接等系统性节能减排重视不够,大大制约了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释放。同时,地区差异化问题突出。“十二五”以来,西部地区部分省份投产和开工了大批高耗能项目,目前这些项目产能持续释放,导致这些地区节能减排压力远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工业重化程度较高的海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此外,实现“双控”目标难度大,而且,展望“十三五”后半时期,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矛盾化解尚待时日,工业产品价格可能持续下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缓。产能过剩和资金链偏紧制约企业节能减排投入,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仍然不足。
建议加大技术、资金支持
在调查中,大部分企业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的推广力度,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的交流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等方式,使得企业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深挖节能减排潜力。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企业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投入的税收,增加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补贴力度,对产生的节能和减排量能够给予足量和及时的补贴,降低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经济压力。
此外,有关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加大政策实施的精细化水平,不要搞政策的“归一化”和“一刀切”,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与节能减排现状,区别对待,实现政策的差异化执行,并且在一定时期,保持节能减排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不要使企业疲于应付,避免企业重复无谓的投资。
对于“十三五”后半期的节能减排,《报告》建议,在企业层面,不断完善制度,继续以技术管理双轮驱动开展节能减排,可从结构性节能减排、管理性节能减排、工程性节能减排等方面下功夫。其次,政府要不断完善丰富碳排放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开展节能减排。再次,持续推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方向的能源结构转型,其中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当前要强化有利于能源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例如建立适应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发展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促进跨区域电力交易,开展新能源发展的辅助服务等。”胡迟介绍说。
《报告》还建议,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节能减排。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未来应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国家应尽快出台对“绿色信贷”的扶持政策,制定“绿色信贷”目录指引、项目环保标准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房款“绿色信贷”规模控制,实施差别信贷政策。同时,国家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通过国家立法确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此外,金融机构应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业务转型,进一步放开和扩大银行业的综合经营范围,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市场。
www.ce.cn/cysc/ny/gdxw/201901/23/t20190123_31332025.shtml
行业相关链接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能源局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国家核安全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国核工业集团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发电企业信息网
国家电力信息网
国家电力资讯网
"未来电力"企业联盟
中国电力网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英国石油公司(BP)
意昂集团(E.ON)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
法国电力公司(ÉLECTRICIT...
莱茵集团(RWE)
东京电力公司(TOKYO...
韩国电力公司(KOREA...

华能微信公众号

华能微博
COPYRIGHT © 1977-2016 BY 优发国际娱乐网址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6号 邮编:100031
京ICP备05038150号